第220章
说道这里,他无奈地笑了笑,“结果呢,理想很丰满,现实太骨感,我在人才市场上跑了将近一个月,愣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眼看着自己兜里的钱越来越少,连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都快负担不起了。”
“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,有一天,一家私营涂料厂在桥头招临时工。
我犹豫再三,还是报了名,和我一起报名的,还有另外三个农村来的小伙子。”
党胜利感慨地说。
“谁能想到,这就是我人生的转折点。
在寒冷的天气里,我们四个人跟着招聘人员,坐着一辆半旧的面包车,沿着一条由煤灰和炉渣铺设的乡道,缓缓驶向了一家乡镇企业——和顺涂料厂。
这家厂子规模比较小,所有员工加起来就二十五六个人。”
“刚进厂时,管人事的看我人高马大,有一把子力气,便安排他跟着小货车送涂料。
送涂料可是个力气活,一桶涂料三十公斤,每次都是我一个人把几十桶涂料装上车,跟车送到目的地后,又得从车上卸下来,再把涂料送到客户手里。
一天几趟下来,常常累得腰酸背痛。
就这样,我还是坚持了一年多。
后来,由于厂子经营不善,再加上产品跟不上市场潮流的快速变化,厂里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。
这时侯,厂里的一位核心管理人员竟趁机另起炉灶,还带走了一半的员工,这对涂料厂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没过多久,这些人就采用低价的策略,抢走了一大批原来的客户。
和顺涂料厂一下子就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,老板看着这个烂摊子,也无心继续经营下去,只好以最低价把厂子往外出售。”
这时,一旁的立琦好奇地问道:“那后来咋又有转机了呢?”
党胜利笑了笑,接着说:
“这时,厂子里另一位主管刘顺民看到了中间的商机,一心想要趁势拿下涂料厂,可他资金不足。
我也看到了这背后的机遇,我俩的想法不谋而合,于是就开启了合作模式。
经过协商,我负责开辟新的销售市场,刘顺民负责涂料技术的研发。”
“为了能让厂子早日摆脱困境,刘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上,白天晚上都吃住在厂子里。
饿了就吃干饼,渴了喝冷水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和顺在改组后的第五个月,成功研制出了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性涂料。
“而我在开拓涂料市场的道路上,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拜访一家又一家的装修公司、建筑工程队和建材经销商,遭遇了无数次的拒绝。”
说完,他长叹一口气:
“可即便如此,我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,我知道,只要坚持下去,总会有转机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